首页 > 古典文学 > 诗人十四个 > 炼金术士的启发

炼金术士的启发(1/2)

目录

在《辋川集》里,我很喜欢《南垞》这首诗。南垞在欹湖南岸,北垞在欹湖北岸。“垞”是小丘的意思,在辋川别业中,南垞与北垞下各有一个渡口。

南垞 [16]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这首诗和王维在辋川时写的很多的诗一样,不交代出游的动机,只是一个“偶然”。《终南别业》中的“兴来每独往” [17] 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辄便往山中”也都是这种偶然。这一次,他忽然想驾舟从南垞出发。小船航行了很远,欹湖的北岸几乎就要看到,几乎就要登上。这首诗写的是在水中央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中国诗歌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诗经·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8] ,那是不懈的追求,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或者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武陵人见到山洞中透出光,被好奇牵引,便向洞深处走去,连船都不要了。可王维不同。他虽然已经看到了北岸,尽管对那个烟水茫茫的对岸非常好奇,但他能够觉察到内心登岸的欲望并就此停留。在这个时刻,欲望与对欲望的观察形成平衡,盲目的热情冷却下来,轻舟停在了湖中央。有时我会觉得,《辋川集》中表达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世界固然非常可爱,但是在某一个时刻,决定不去实现那些唾手可及的希望,这样的中止其实需要更大的智慧。

王维独有一种“中止的能力”。他依然对对岸有很多的向往,但那个对岸登不上去就登不上去了,那些对岸的人,没有机会认识就没有机会认识了。这就是“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停留在“不相识”这个点上,就把这首诗写完了。如果我们回头去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偶然生出的游兴、偶然落脚的佛寺、偶然遇到药农带信与对裴迪淡然不带强求的邀请,也都与《南垞》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的状态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诗歌其实是比较赞赏《离骚》中那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9] 的精神的,而王维的诗歌与自己的欲望保持距离,有中止,有放弃,有冷静的观看,这些特质更像来自佛教。

我们果真能辨别理想与欲望吗?真正的理想是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人必须先具备对自由的体验,才能分辨那些名为理想的事物,哪些是出于自我的决定,哪些是出于欲望的推搡,哪些是出于从众的附和。我们的文化也许太爱表彰理想,而不太注意真实理想产生之前的那个阶段,因此王维诗歌中那种来自心灵自由的淡然欢喜并未得到足够的欣赏。

人们好像不太理解王维在自由游荡中获得的快乐。我刚毕业回到无锡工作的第一年,下课后常去蠡湖步行。蠡湖环湖有二十多公里,离城近处游人如织,离城远处则鲜少人行。我从学校出来,恰好走的是人少这一段。这一段上,有数里蒹葭苍苍,有荇菜开出黄色的花,有水菱开出白色的花。接近春末时,蔷薇开到把路都挡住,人只能侧身而过。我采了一朵蔷薇,以湖水为背景为它拍了一张照发到朋友圈,又写了一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谁知等我回到家再打开手机,发现一堆留言都是在说这么好的姑娘怎么没有对象,只能独来独往。

有对象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引用王维这首诗显然不是吐槽寂寞啊。

终南别业 [20]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