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诗人十四个 > 无人看见幽兰开放

无人看见幽兰开放(1/2)

目录

传说陈子昂在狱中为自己算了一卦,卦象一显现出来,他就仰天长号:“天命不佑,吾殆死矣!” [76] 随即亡故,年仅四十二岁。关于陈子昂的故事,都充满生命的焦急感,好像他知道一切皆来不及——出名来不及,建功立业来不及,散财保命也来不及。他一路急吼吼地希望赶在死亡来临之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意义,但终于没能如愿。这让我想起屈原在《离骚》中的形象。

人们提到屈原,一般都讲他忠义、高洁,但是陈世骧先生在他的《“诗的时间”之诞生》中,把《离骚》讲成了在死亡焦虑的追逐之下寻求人生意义的存在主义篇章,虽然他并没有用“存在主义”这个词。他的论述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77] 的分析。他说那是一个守门的粗汉子懒洋洋地斜靠在门上,并不关心屈原有多急迫,只是懒得动弹,或者想索取一些贿赂。但是,对于追求生命意义的人而言,时光结束,生命就在蹉跎中逝去。后来,我有机会翻译《离骚》时,把这几句做了如下翻译:

我命天国之守为我打开大门,

他却斜倚天门,对我懒懒观看。

时间之光变得黯淡,快要沉熄,

我紧握着幽兰长立,不舍离去。 [78]

陈子昂那看起来冲动、浮夸的人生中,就充满了屈原“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79] 般的紧张。在这首《感遇》中,“幽兰”就有如陈子昂的人生预言。

感遇 [80]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我们如果看到一个姑娘名叫“董兰花”,多半会推测她是个村姑,但如果叫“董兰若”,恐怕会觉得是个大家闺秀。“兰花”和“兰若”到底有什么区别?叶嘉莹先生说,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是有语码的,有一些词自然就带有在之前的写作传统中积淀的意义和情感。“兰”“若”并举源自《楚辞》,指幽兰和杜若。幽兰是何种植物殆无异议,但古诗中说的杜若到底是什么,却有很多说法。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中说,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 [81] 。姜叶的形状类似柳叶而更宽大,互生于茎两侧。如果苏颂说的杜若就是陈子昂说的杜若,那它大抵就是一种在数枚宽大叶子之上开着赤色花的植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