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诗人十四个 > 到橘树和艳阳那里去

到橘树和艳阳那里去(1/2)

目录

相比之下,张九龄的落寞与焦虑要少得多。叶嘉莹先生在比较陈子昂和张九龄这两首《感遇》诗时,很认可后者不假外求的境界。这种境界在《感遇》的第七首中也有表达。

感遇·其七 [104]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初中时我当语文课代表,老师让我每天把《唐诗三百首》抄一首在黑板上给同学背。这是第二首,但同学们并不感兴趣,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见过常吃的橘子长在何种树上;二是未曾领略过屈原赋予橘树的激情,于是觉得所有象征云云不过是无聊的知识点背诵。

很多年后,我读到《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105] 虽从理性上知晓了张九龄咏丹橘的来源,仍觉得隔了一层。又过了几年,我读到梁宗岱的《屈原》,他用歌德的《迷娘曲》来讲解《橘颂》。他是这样翻译的:

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橘橙金黄,

骀荡的微风,起自蔚蓝的天上,

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桂轩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