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青春 > 从陈桥到崖山 > 出兵后蜀篇

出兵后蜀篇(2/2)

目录

赵匡胤要蜀地,可孟昶是钉子户,不愿轻易就把土地交出来。派王昭远为主将,赵崇韬为监军,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帅兵拒战。王昭远等这一天已等得太久,终于可统率六军,沙场杀敌,安邦定国了。就连老大孟昶也抓住他手说“今日之师是为你召集的,请加油。为朕立功”王昭远登上城楼,检阅大军,他手执铁如意(对比诸葛亮,王昭远觉得自己有创新有进步,鹅毛扇顶多只能扇扇风,让自己保持冷静头脑,可铁如意不一样,它可指挥三军,上场杀敌)觉得自己已诸葛附体,对前来送行的宰相李昊说“我这一去,不止克敌取胜。我还要领着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北取中原,也易如反掌”这口气也青出于蓝胜过孔明了。

可熟读兵书,很可能读出的是一赵括,手拿铁如意的更有可能是烧锅炉的而非诸葛孔明。12月19日,两军正式交战,看看蜀兵们取得的辉煌败果:

乾渠渡、万仞、燕子等寨被王全斌攻破,失兴州,伤亡7千余人。丢掉军粮40余万斛。未几,石圃、鱼关、白水阁20余寨,全部在王全斌猛攻下失守。而蜀将招讨使韩保正,这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但却查不到任何光荣事迹的后蜀主帅之前所有的介绍只有在孟昶老母李太后劝导儿子的一席话中才能找到“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左右给事之人,而保正又世禄之人。素不知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史称孟昶不听。他见势不妙,弃掉自己驻地山南,退保西县,依山背城,希望凭险要地势固守,可惜他碰到了当日在皇上面前夸了海口的史延德。史先锋引兵猛攻,韩保正与他的副手李进被擒。损失粮草30余万斛。宋军崔彦进与康延泽一鼓作气,过三泉山,至嘉州,蜀兵伤亡惨重,干脆烧掉栈道,退守葭萌关。

这些蜀兵本是去拒敌的,可怎么看都像运粮大队,可能是他们知道蜀道之难,于是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主动给敌人送粮去了。

北路在宋兵一路打击下,蜀军遭到重创。而在东面水路上,蜀兵同样败得一塌糊涂。

刘光义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蜀将南光海及5千余士兵被杀,袁德宏被擒,夺得战舰2百余艘,斩获水军6千余。前面就是蜀国水上门户:夔州。

面对锁江为浮梁,敌寨三重,夹江列炮的夔门,刘光义摸出了一幅地图。这是赵匡胤在临出发前亲手交给他并指示他“不要从水路进攻,先遣步骑潜击,等守兵稍退,则水路夹攻,必可破也”且严令上面怎么画你就怎么做,绝不许自作主张。

这应是赵宋官家第一次在后方实行“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的祖宗家法。幸运的刘光义不仅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更幸福的没亲身实践这套规矩最后也最要命的一项“贵臣督视”他身边的监军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曹彬。此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彬彬君子,不会太折磨他。不过请注意:这时的赵匡胤并没做错,他授阵图布方略遥控指挥完全是不得己。可后来的包括赵光义在内的‘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各官家们有没有资格也这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光义完全执行了皇帝命令,在离浮桥30里处就下船登陆,用骑兵夺取了浮桥,再引舟而上,屯兵白帝城西。

夔州守将高彦俦对监军武守谦说“敌人涉险远来,利在速战,我们应坚守不出”武守谦鄙视高彦俦,他当年奉命去凤州援战,可惜去的晚了点,等他到时,凤州已到了柴荣手上。高一害怕就逃回了成都。武守谦没忘记这段往事,提防这位大将临阵又缩头“敌人盘踞城下,哪有不出战的道理”26日,武守谦领着一千多兵就去攻击宋军了。战场地名很符合武守谦特质。叫猪头铺。

在猪头铺,武守谦被张廷翰打得大败,拔腿就逃。张廷翰紧跟着猪头屁股后面就追。高彦俦打开城门前去接应,却被张趁机冲进了城。高苦战不胜,左右皆散。身中十余枪的高彦俦奔回自己府中,整好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而死。他终于以一死洗涮了当年耻辱。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