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唐潇湘传 > 第二章 净海逞威

第二章 净海逞威(2/2)

目录

净海说道: “三位施主好大的口气,吴公子礼贤下士,而三位却在这里胡说八道、毁人清誉,说不得洒家要管上一管了。”

净海目露凶光,双掌一抖,就听指骨间‘嘎啦啦’一阵脆响,一对手掌暴长一倍有余,且掌底隐隐放出金色光芒,眼看就要有厉害的招数发出来。

厉晴三兄弟不敢托大,纷纷取出兵刃,拉开架势,凝神戒备,厉晴擎出两把寒光闪闪的雁翎刀和丁良并肩站在前面,丁良不用兵器,左掌一竖,右掌虎爪,做伏虎罗汉状,两人紧守门户,卢商洛则站在二人身后,双手交叉探入腰部的两个镖囊之中。三人同门学艺十余载,互相心意相通,此时共同御敌、同仇敌忾,摆出阵型倒也攻守俱备,与那净海对峙相抗。

酒肆之中客人见这些人动上了兵刃,均惊恐万分,纷纷逃离出店去,混乱之中带翻桌椅,打碎碗碟不计其数,店主和小二都躲在柜台之后,害怕的瑟瑟发抖。

这时就听吴元济说道:“大师,三位兄台暂且住手,既然三位人各有志,在下也不便勉强,至于世人对我淮西的误解,清者自清,在下也不屑多作辩解,青山不改、绿水常流,三位兄台,就此别过,日后有缘再见。”

听到吴元济如此说道,净海冷哼了一声,重新坐回桌案前大吃大喝,不再理会厉晴三人,厉晴兄弟也收取兵刃,冲吴元济拱了供手,转身出店牵马离开。

看着三人离去,吴元济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净海察言观色说道:“公子,可要洒家追踪前去将那三人除去。”

吴元济摇头笑道:“大师多虑了,在下并非是因为那三兄弟的不敬而生气,只是

在想,若天下草莽英雄都如那三兄弟一般愚忠于李唐朝廷,于我淮西可是大大的不利,故有此忧思。想我淮西兵精粮足,与李唐朝廷也交锋过数次,虽然皆胜多负少,但是奈何淮西之地不产良马,且善驭之士稀少,故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为此我族叔才不得不假意归顺。今见那三人,说实在的,他们的武艺我还没有看在眼里,但是那三人的骑术却甚是高明,本想礼聘回去校阅骑军,再与契丹购入大量骏马良驹,加上我淮西之百战精锐,当如虎添翼、横行天下指日可待。只可惜失之交臂,唯今之计只能从长计议了。”

杨圆在一旁不忿的说道:“那李唐昏君,昏鄙无能且荒淫无度,自我家主公起事以来,登高一呼天下群雄并起,早已不是当初李唐之天下了,可笑天下人蒙蔽双眼,仍效那李唐朝廷的愚忠,以致我主功败垂成,这些愚夫杀之不尽,实在可恨、可恨、可恨!”连说三声“可恨”,连连痛饮三碗。

吴元济说道:“令故主史思明史帅可谓英雄一世,只可惜时运不济,反被李唐暴君收买的叛徒所害,古今同慨。如今杨义士心怀忠义,前往东都洛阳蛰伏,伺机而动为故主报仇,还须多加小心才是。”原来这杨圆竟然是逆贼史思明的旧部余孽。

吴元济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递给杨圆说道:“这里有密信一封,杨义士到达洛阳后将密信拆开,按照信中指示行动,自然有人和你联络,之后在下会遣密使居中联络,只要杨义士在洛阳谨言慎行,依计行事,大事可成矣。”

杨圆收好密信说道:“史帅待杨某恩重如山,杨某恨不能追随史帅于地下,只是史帅大仇未报,不敢轻舍此身,只要公子能够完成史帅的遗志,翻了这李唐江山,杨某这残躯尽供公子使唤,水里水去、火里火去!”

众人郑重赞道:“真忠义之士也!”皆举杯相敬杨圆。

就在此时,天空中传来阵阵雷声,众人向外望去,只见室外依就是艳阳高照的天气,丝毫没有要下雨的意思,但是天雷滚滚,仍然一个接一个的响起来,而且雷声越来越大,震耳欲聋。看着这怪异的天象,酒肆之中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吴元济见状干笑一声说道:“看来我们所谋之事,正应了天地感应,是顺应天意之事,故而上天降下祥瑞之景来应证,我淮西必兴!”

众人听吴元济如此一说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其实心里不无腹诽道:“自然天象是何等玄妙莫测之事,哪里是人力可领悟得了的!”均知不过是吴元济的托辞之言。

只有净海双目紧闭,双手合十,片刻之后他睁大双眼说道:“洒家适才入定感应天象,发现此天象居然与我佛门隐隐相关,待洒家前去查探一番,去去就来。”说完净海一纵身化作一道黄影,冲了出去。

看见净海神鬼莫测的身手,杨圆赞叹道:“公子居然招揽到如此奇人,大事可成矣!”

吴元济微笑道:“自从族叔决定反唐,便四处访贤,招揽天下人才为我淮西所用,此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武功高绝,我费尽千辛万苦,方才招揽而至,也不枉此次北地之行。”言语之间对能够得到如此强大的助力,心中也颇为自得。

忽然听那董重质说道:“其力也大,其心亦可惧也!”

吴元济心中一凛,抬眼向董重质看去,见他一副醉眼惺忪的模样,竟然貌似已经醉了,吴元济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